随着购物场景的不断碎片化,社交电商的产品针对性更强,体验感更好,由社交刺激带动的冲动型消费将更为普遍。同时,依托于社群关系所形成的口碑传播,传播效率将更高。在社交平台传统盈利模式逐渐收窄,内容变现能力走低的情况下,社交电商的发展逻辑有望得到施展,实现商业变现,未来3~5年内社交电商的市场将会持续放量,开启千亿元的市场规模。
张良伦表示,当初创立贝店是偶然的因素,但是,一年多来,从贝店的快速发展以及从主流电商平台开始布局社交电商来看,未来的零售将趋于社交化和KOL化(意见领袖)。在社交零售中,KOL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,每一个KOL的影响力将不断放大。而贝店的模式是平台—KOL—用户,KOL不断去服务平台的用户,基于零售行业的变化,未来将属于所有个体创业者。
他认为,电商平台在人群的组织方式中,倡导从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到去中心化的方式,去中心化的方式并不是说中心不存在了,而是说中心已经裂变成以个体为单位。未来的中心将是个体,零售将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方式。
而在个体创业开店或参与零售时,贝店发现,个体创业者很难和品牌商进行合作,也很难以一己之力拿到真正足够好的货源。而贝店的模式是建立一个平台,用平台的力量去跟品牌商和工厂合作,然后服务于所有的店主和意见领袖,再以众包的方式,激活的个体创造性。这样的模式,可以让零售的效率更高,也会赢得消费者的认可。
未来,贝店的目标是发现更多的意见领袖,利用平台的力量让他们变得更专业,可以相互创造价值。贝店将为所有的意见领袖提供更丰富的创业生态和开放的基础设施,把平台变得更为开放。
据悉,贝店将用已有的经验去引导和训练每一位意见领袖,为社群提供完整的开店解决方案。同时,基于平台的开放性,让每一个店主可以运营自己的社群,在自己的社群体系内,进行商品销售和供货等服务。同时加上店主个性化的服务,让店主以自己的方式去卖货。贝店也将尝试更多的新方向和项目,供店主们灵活去选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经历过较长的探索期后,社交电商模式百花齐放,社交电商中的拼多多、云集等都已走向了IPO上市道路,模式相对清晰成熟,行业整合机率增大。而贝店也在5月8日获得了来自高瓴资本、襄禾资本、红杉资本、创新工场、高榕资本、IDG资本、今日资本等投资机构的8.6亿元融资。
贝店方面表示,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贝店的供应链体验升级,深耕源头供应链,打造社交驱动的柔性供应链基础设施,全面提升KOL社交零售体验。
业内人士认为,我国电商行业经过数十年的迅速发展,电商产品的社交化是一个必然趋势。一方面,物流、供应链、快递、服务等电商痛点已经解决,用户的线上购物习惯已经被充分教育。另一方面,线上平台商品的供给已经由匮乏走向海量,用户想以更快的速度发现自己想要的商品,而社交电商的出现让消费者可以先满足交流欲、再满足购物欲,最后满足购物效率的产品逻辑。